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40年的光辉历程,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和前沿阵地,在以设计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、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,亟需一大批高水平的设计人才。在此背景下,2011年广东工业大学通过全球公开招聘,从芬兰阿尔托大学引进方海教授为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,并从北欧引进了一支以芬兰工艺与设计国家委员会前主席、芬兰设计国家政策制订者、艺术家教授 Hannu Kahonen为带头人的“工业设计集成创新团队”。 芬兰在国际上率先建立了国家创新设计体系,推动经济竞争力多年排名世界第一。广东工业大学将芬兰的创新设计理念、面向产业的大学教育体系、系统的产学知识转移机制引入广东。 近6年来,我校面向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,借鉴芬兰设计创新体系,不断推动育人机制和教学模式改革,通过对设计教育的国际化、国际设计资源的本土化进行充分探索与实践,形成了一套中芬协同、服务广东的集成创新设计人才培养体系,得到了中央及地方媒体的广泛报道和社会好评。我校“设计学”已建成为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,在“2017软科中国最好学科”排名中位列全国前10%;并作为广东省唯一的“设计学”教学成果,申报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。 本成果是在“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”、“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”、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“与国际水准全方位接轨的现代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”、广东省工业设计集成创新人才培养协同育人平台,以及一系列省级教改项目和三项省级教学成果奖“深度国际化的集成创新设计人才协同培养模式与实践”、“与行业深度融合的设计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”、“基于OBE理念的跨界创新设计人才培养”等基础上,结合多年的改革实践总结形成。 本成果主要解决了以下教学问题: (1).“立足广东”与“放眼世界”的问题 我校本科生 95%来自本省,毕业生 90%在珠三角就业。虽然广东产业基础好,形成了与地方产业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特色,但国际化视野和交流相对欠缺。 (2).“领域专攻”与“集成创新”的问题 传统的艺术教育主导的设计人才培养模式,难以适应设计教育跨专业与多学科交叉的新要求,亟需培养融合多元知识结构、创新实践能力强的集成创新设计人才。 (3).“课堂教学”与“产学结合”的问题 目前仅靠校内资源的课程教学,将导致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系统性不够,集成创新效能不高,难以满足适应产业需求的多样性人才培养。 (4).“单一标准”与“多维评价”的问题 一致性、刚性化的教学评价及质量监控,难以适应集成创新人才培养所表现的知识结构多元性、教学组织多样性、产学专业融合性等需求。
|